补中益气汤吴茱萸汤青蛾丸加减治愈10

时间:2020/8/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的权威白癜风专家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病史治疗经过:刘某某,女性,42岁,湖南益阳人。年5月10日初诊:自述30岁后生完二胎后至今出现头痛已经十余年。刻下:头胀、紧痛,以颠顶及前额为主,且受凉后或劳累后明显加重(月经后疼痛也较明显),伴有呕吐清汁,头痛时不能举头,神疲乏力,月经量少,2天干净,色暗,腰酸痛如折,膝关节酸软无力,白带少,性冷淡,纳食差,面色萎黄,大便稀溏,小便频数,夜尿4-5次,舌苔白而湿滑,脉沉细,重按无力。

诊断为:头痛;

证属:肝胃虚寒,厥阴之气上逆,兼脾肾亏虚,气血不足之证;

治以:温肝胃散寒,补气和中降逆,兼以补肾

方选:吴茱萸汤、补中益气汤、青蛾丸加味

处方如下:

吴茱萸6克人参10克(冲服)生姜5片(自备)大枣20克黄芪30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升麻3克柴胡6克当归10克陈皮8克补骨脂20克核桃仁20克杜仲20克鸡内金15克焦三仙各10克金樱子20克芡实15克益智仁20克。12剂,日一剂。

二诊:年7月15日:自述,自己是高中语文老师,因自己常年不适,吃中药“无数”,自己平时也喜欢看中医相关书籍了解相关药物和方剂,因平时这些药都吃过,当时自己也是半信半疑,自己最开始只买7剂服药,服完7剂药后,诸证减半,后自己在当地自行又购买7剂服药后,诸证皆已经减百分之九十,后因工作繁忙,没有及时复诊,后后自行在当地购买5剂药后,诸证皆减,唯独月经改变不明显,因气血不足为显,后以八珍汤加阿胶、紫河车、陈皮、黄芪、肉桂大补气血,精血并补,脾肾兼顾,做胶囊,丸药缓图调理2月余,近期回访头痛至今未在发作,月经明显好转,经量6天干净,周期正常,性冷淡方面明显改善。

总结分析:患者头痛不能举,呕吐清汁涎沫,脉沉,舌苔白而湿滑,病属肝胃虚寒,厥阴之气上逆所致,厥阴受寒,肝木横逆,侮及胃土,胃失和降,故呕吐涎沫;阴寒之气随经上逆,故见头痛不能举。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故而出现神疲乏力,头痛不能举;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气血乏源,气血不足出现月经量少、面色萎黄,纳食差;脾虚湿盛故而大便稀溏乃是;肾精气不足故而腰酸痛如折,膝关节酸软无力,白带少,性冷淡,小便频数,夜尿多。综上考虑诊断为肝胃虚寒,厥阴之气上逆,兼肾虚,气血不足之证。前医者未能详加辨证,每每率以风寒发表药治之,且为产后之病,解表更伤正气,不仅延误病机,且致病痛增剧,经久不愈。其诊治失误有二,一为误将里虚为表实,此为表里虚实之误;二为误辨病处,此为脏腑经络之误。太阳头痛与厥阴头痛同在巅顶,但太阳头痛“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并伴有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常喜裹头,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等症;厥阴受寒,则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甚则四肢厥冷,苔白脉沉。阳明头痛在前额为主,且该证乃是阳明气血不足,不能上荣所致,且随劳累加重。且该患者还有肾虚之明证。病位在厥阴,阳明受寒,兼以涉及太阴、少阴,误为太阳受寒,妄用发散风寒之剂,徒伤正气,单一扶正,有碍阴寒湿浊。后期因里寒已除,浊阴得降,气血不足为甚,补气血非一日之功,故而改用丸剂缓图。中医治病必求其本,本者病机也,中医临床治病,治有先后,治有主次,随病机变化而变化,若不辨病机,一见头痛,即川芎藁本,发表止痛;或一见气行血不足,即大补气血,此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瞎医盲治,则治愈者少,失误者多矣。

版权声明:

1:本文内容仅供教学及临床参考。

2:本文涉及方药请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3:如对中医药感兴趣者,可直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xygy.com/jbzl/63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