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结肠炎 过敏性结肠炎的特点是大便溏泄,时轻时重,比较顽固难愈。有的病程长达八、九年甚至更久。此属中医所称之“脾泄”范畴,以脾虚为主证。在临床上每见患者面色萎黄或苍白,舌黄腻或薄白,脉细,便泄次多,游游不爽,临圊腹痛,食欲不佳,四肢乏力,肠鸣腹胀,虚膨浮肿。其原因为饮食不节,寒暖失常,疲劳思虑过度,皆可损伤脾气。脾虚则生湿,湿胜则濡泄。故脾泄者,其本为脾虚,其标为寒、湿、食滞为患。多数患者在患病初期尚能坚持工作,因自知病久体虚,而自行增加营养以维持体力。如多食鱼肉、牛乳、鸡蛋、水果、菜类等滑肠之品,反致脾泄更甚,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者是。迁延日久,虚者更虚。然又往往有虚中夹实,患者大多见有舌白根黄厚,胃纳不振,脉软弦,便泄次多,夹有脓血或白冻,气带腥臭,临圊腹痛,泄后痛减,食入胀痛等。因系脾虚为主,虚中夹实之证,故初诊不得滥投滋补,当先以疏邪解表,佐以运脾化湿滞之品。标而本之,以冀便泄次减,腹部胀痛渐缓,再以健脾助运,标本兼治之方为宜。据黄老经验,约需10~20剂汤药后,大便始渐能成形,腹部胀痛渐减,胃纳转佳,再继以健脾和中,为丸调理,以图根治。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必须节制饮食,少量多餐,徐以图之,则疗效更显。 (一)贾××,男,53岁。 初诊:患者于年秋季泄泻历两月不已,从此经常便泄,腹痛肠鸣,有时便秘,去秋以来便泄日行十余次不等,体重去秋斤,近两月来体重下降至80斤,不能坚持工作,肌瘦神疲,形寒肢冷,脉沉细,舌白腻,腹部胀痛,泄后痛减,虚膨浮肿。劳累后屡有遗精。体温35℃左右,虚象毕露。大便检查有红白血球及不消化食物,未找到痢疾杆菌及阿米巴原虫,先以附子理中汤合痛泻要方为标本兼顾之策。处方: 制附片8克防风炭9克煨木香8克炒白术6克 炮姜炭3克乌药6克陈皮6克川桂枝8克 焦六曲9克炒白芍9克鸡内金9克茯苓12克七剂 二诊:投剂以来,便泄次减,腹胀痛较缓,舌黄化薄,再以健胃和中、芳化渗湿。处方: 广藿香9克防风炭9克炒白芍9克扁豆衣9克 建曲9克炒麦芽9克茯苓12克炒陈皮6克 炮姜炭8克煨木香8克鸡内金9克车前子9克(包) 炒白术6克七剂 三诊:两投温中理气化湿之剂以来,大便已能成形,偶有少量粘液,腹部胀痛、虚膨浮肿皆已改善。再以益气健脾和中之法,用丸剂调调摄,以图根治。 潞党参30克炒白术30克白茯苓60克炒白芍60克 补骨脂60克扁豆衣6克煅牡蛎90克淮山药90克 炒陈皮45克炮姜炭15克炒麦芽90克建曲45克 南查炭45克煨木香20克炙甘草15克吐丝子45克 鸡内金45克砂仁15克 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早晚各服9克。 患者在苏州治疗两个月后,大便一日一次,质已正常,面色红润,体力坛强,体重由80斤增至96斤,回北京恢复工作,据说自经治愈后,多年来未再复发,现已发胖。 (二)邹××,男,56岁。 年开始便泄次多,有时亦便秘,脘腹部经常胀痛,经医院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年胆囊切除后,即便泄次多,据医院确诊为“过敏性结肠炎”,“肠痉挛”。一年来,每天少则便泄三、四次,甚则十余次,便下溏薄,夹有粘液脓血,经常失眠,无力工作。经多方医治未获疗效。一年来病情加重,大便化验,仅有不消化食物。法先疏邪化浊,以治其标。 苏藿梗各9克煨葛根9克炒赤芍9克南查炭12克 焦六曲9克炒陈皮6克茯苓12克鸡内金9克 车前子12克(包)炒乌药9克败酱草30克 木香槟榔丸15克(包)三剂 二诊:便泄日有数次,临圊腹痛,胸脘仍闷,口腻,渴不多饮,舌苔黄腻。尚有湿滞蕴阻肠胃,拟再理气化湿消积之法。 苏藿梗各9克炙紫苑5克制川朴2克焦茅术6克 炒陈皮6克炒川连2克南查炭12克广木香8克 焦六曲9克鸡内金9克桔梗5克车前子15克(包) 茯苓15克三剂 三诊:便泄次减,但仍不成形,尚有粘液,时有腹痛肠鸣,舌黄化薄,胃纳不香,夜不成寐。拟再理气,助运脾胃。 防风炭9克炒白芍15克炒陈皮6克焦茅术8克 炒乌药9克制半夏9克广木香8克苦桔梗5克 茯苓各12克扁豆衣9克炮姜炭3克六一散12克(包)六剂 川连末0.6克,肉桂末0.6克,每夜开水化服。 四诊:投剂以来,腑行已由溏转干,渐能成形,每日二次,偶有微量粘液,腹痛消失,时觉肠鸣腹胀、得矢气则舒,再从理气健脾和中,以散剂调治。 潞党参45克炒白术45克云茯苓60克炙甘草15克 防风炭20克炒白芍60克广陈皮30克扁豆衣60克 粉桔梗20克淮山药90克制半夏45克紫河车二具 鸡内金45克败酱草90克广木香3克春砂仁15克 焦苡仁60克炮姜炭15克煅牡蛎60克南查炭45克 建曲45克炒麦芽45克 一料上药共研细末,早晚各服9克。 该病者来信述:服此散剂三料后,腑行已正常,脘腹部舒适,胃纳大坛,已恢复健康,能参加正常工作。 (三)陈×,男,36岁。 初诊:59年曾患痢疾,未认真治疗,以后就经常腹痛便溏,带有粘液,日有数次。从此一直时泄时止,临圊腹痛而肠鸣,医院确诊为“过敏性结肠炎”。几年来便泄次数增多,食欲减退,形体消瘦,无力工作。大便化验仅有不消化食物。处方: 广藿香9克防风炭9克南查炭12克炒陈皮6克 茯苓15克炒麦芽12克败酱草30克车前子12克(包) 炒乌药9克焦六曲9克木香槟榔丸15克(包)四剂 二诊;便泄次数略减,尚有粘液,兼有完谷不化,腹仍胀痛而肠鸣,形瘦,肢冷,脉象软弦,舌苔白腻。拟再温中调气,助运脾胃,为标本并治之法。处方: 制附片8克煨木香8克防风炭9克川桂枝4.5克 炒乌药9克查炭15克炒麦芽l2克茯苓15克 补骨脂12克炒陈皮6克鸡内金9克炮姜炭6克四剂 三诊:便泄转溏,仍有粘液夹杂白冻,肠鸣腹痛。脾阳久虚,运化失常,宜再理气和中,助运脾胃。 防风炭9克广藿香9克煨木香3克炒白芍15克 扁豆衣12克茯苓15克炒陈皮6克炒白术9克 炙甘草3克败酱草30克炒乌药9克炮姜炭3克五剂 四诊:投剂以来,腑行转干。胃纳转佳,但四肢不温,神疲力乏。再以温中调气,健运脾胃。 制附片3克炒白术9克茯苓15克扁豆衣12克 陈皮6克补骨脂15克广木香2克五剂 五诊:大便业已成形,但偶有微量粘液,肠鸣、腹部胀痛亦有改善。宜再益气扶土,以通补中下之阳,为丸调摄。 潞党参45克炒白术45克云茯苓60克炙甘草15克 怀山药90克扁豆衣60克炒陈皮45克鸡内金45克 广木香20克防风炭20克炒桂枝20克炒白芍60克 补骨脂45克制香附30克南查炭45克建神曲45克 春砂仁15克炒麦芽45克炮姜炭15克炒乌药15克 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早晚各服9克。 1、凡过敏性结肠炎,腹部胀痛,舌苔垢腻,当先治标。如例一初诊时,脾胃虚寒症象明显,而患者在不久前,曾感受寒邪,并多食荤腻生冷,便泄临圃胰痛,故用制附片、炮姜炭、桂枝温化寒湿,木香、陈皮、鸡金、焦六曲等理气疏滞。例二、例三初诊时,亦属虚中挟实,但虚象比例一为轻,故用木香槟榔丸推荡湿热积滞,加败酱草排脓消肿,佐以理气化滞之品,苔黄垢腻可合用平胃散,见证类似湿热痢者,配用香连丸法,酌用茯苓、车前子、六一散等品,利小便以实大便。例二因其经常失眠,于三诊时便溏腹痛,舌黄腻未化,故用川连、肉桂“交泰丸”法以治心肾不交。 2、在标证渐解时,当即健脾以治其本,宜用“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加减出入。或为丸剂,或为散剂,便于常服,因脾虚迁延日久,每易伤及肾阳,大便完谷不化,故当随证加用补骨脂、制附片、吐丝子等品。投补益之剂时,仍宜酌加理气、化湿、消食之品,兼顾其标,使其补而不滞。设若纯用补法,往往反不见效,甚至欲益反损,适得其反。 3、以上三例,均有临圊腹痛,泄后痛减之症,乃是肝脾不调见证。故均曾参用“痛泻要方”调理肝脾,使脾不受尅而腹痛泄泻自愈。 图书信息图书名称:黄一峰医案医话集 图书作者:黄一峰著;医院整理 出版公司: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09月 温馨提示:(最新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年01月 版权申明以上文章来源搜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感谢原作者辛苦劳动,如果侵权请告知,将下架处理。请勿用作商务用途。 关于本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xygy.com/jbby/757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