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日有方 《“靳”日有方》栏目是中国著名中医专家靳庆东老师为了答谢您对我们靳氏截针和针艾堂连锁机构的支持,也为了将中医国粹得以更好的传承,特意推出的精品专栏。本栏目所有药方均出自靳庆东老师著作《靳氏截针》靳老师推荐和实践之疗法,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 丹毒概论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经验穴位开关病因 丹毒的病原菌为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偶有C型或c型链球菌所致。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抠鼻、掏耳、足癣等因素常成为丹毒的诱因,病原菌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其他如营养不良、过分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及肾性水肿等皆可为丹毒的促发因素。 中医学认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为主,可由风湿热诸邪化火而致。其中发于颜面者,又称抱头火丹或大头瘟;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发生于新生儿或小儿的丹毒,称赤游丹或游火。 临床表现 发病前有全身不适、寒战、恶心等症状,继而局部出现边界清楚的水肿性鲜红斑,迅速向四周扩大,皮损表面可出现水疱,自觉灼热疼痛,可伴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多见于颜面及小腿部,面部损害前常见鼻前庭炎或外耳道炎,小腿损害常与脚癣有关。并常有复发倾向,复发时症状往往较轻。婴儿多见于腹部,脐部感染有关。愈后遗留有色素沉着。 辨证(经)论治 本病可分四型 (1)风热火炽证 见于头面、耳项、臂膊等处,灼红,重则双目合缝,不能睁开。伴见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以散风清热解毒为主,针灸配合化斑解毒汤加减。 (2)肝经郁火证 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红肿,向四周扩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以清肝利湿解热为法,针灸配合柴胡清肝汤加减。 (3)湿热火盛证 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法。 (4)毒热入营证 重证者范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 治法凉血解毒清心开窍 靳氏截针循经取穴法: 本病各条经络均可以受累,截针循经取穴效果特好,因涉及经络较多不一一论述。临床检查患者病变在哪条经络,即扎病变经过的经络开关,间断在相应经络的井穴点刺放血。特效。遇重症患者(毒热入营证)需配合中药内服。 靳氏截针平衡取穴法: 本法见效最快,多数是针入痛缓。对于人体正中线部位的病变不适合使用。治疗前先确定健侧和病变对应的治疗点,然后在治疗点针灸或者密集点刺。进针要浅。 靳氏截针力传导取穴法: 在病变部位垂直对应的位置确定治疗点,在治疗点针灸或点刺,进针要浅,当时见效。 病案举例 张静女32岁天津人,二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左小腿疼痛数月,年9月疼痛处出现红斑,肿胀,发痒,发烧,经诊断是丹毒,患者静滴青霉素等抗炎药治疗,但反复发作,后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我处治疗。刻诊,左小腿前部有一20*10厘米红斑区,不高出周围皮肤,触之灼热,疼痛剧烈,行走困难。纳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湿热火盛。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法。病在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针地足、内谷、太公穴;对侧下肢相同区域点刺。患者当时疼痛缓解。效不更方,连续治疗17天痊愈。 每日秘方 感谢您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北京那治疗白癜风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xygy.com/jbhl/10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