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体上切下的任何东西,都要作病理诊断,诊断的结果直接影响医生对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的制定,并且抓住最佳治疗时机。 病理诊断结果不仅用于判断病变的性质和分类,而且越来越多地用于指导用药。如支气管类癌症,病理可区分诊断为小细胞型、非小细胞型,而这两种病治疗采用的手段、药物以及预后效果大相径庭;而诊断、分型、受体的检测(免疫组化和荧光原位杂交)等都由病理科完成,并深入到诊疗的各个环节。 病理诊断是最终诊断,一旦错了,所有治疗就全错了!患者身上的一个占位性病变是炎症,还是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临床医生和影像科医生可以充分发表意见,但最后的仲裁者却是病理医师,而且病理医师还要对以后治疗方案的制定、患者预后起到指导和决定性作用。 但是,当前病理检查对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来说都非常陌生。那么病理诊断究竟是什么? 病理诊断是对手术切下或尸体解剖取下的标本,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组织学检查,以诊断疾病。病理诊断是在观测器官的大体(肉眼)改变、镜下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病变特征而做出的疾病诊断,因此它比临床上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做出的分析性诊断(常有多个诊断或可能性诊断)以及利用各种影像(如超声波、X射线、CT、核磁共振等)所做出的诊断更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由于病理诊断常通过活体组织检查(biopsy)或尸体剖检,来回答临床医生不能做出的确切诊断和死亡原因等问题。 哪些情况下需要做病理检查? 临床医师在诊疗活动中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病理检查,并选择通过何种途径获得组织标本,如手术切除、针芯穿刺、搔刮、夹取等。通常病理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诊断,用于判断病变性质是炎症还是肿瘤,如果是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等。对于需要进行病理检查的患者,病理报告书就是患者病变性质的医学“判决书”。 病理检查的意义在哪里? 病理诊断结果直接关系到临床医师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对病情预后的判断。在由多学科组成的临床病理讨论会中,通常由病理医师在会诊讨论的最后一锤定音,公布病理诊断结果,揭开疾病表现的谜底。由此,医学界认为“最后的一句话是要由病理医师来说的”,病理诊断又称“最后诊断”,病理医生被称为“医生的医生”。比如淋巴结肿大患者,将淋巴结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若病理诊断“慢性淋巴结炎”,临床医师可采取内科治疗;若病理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必须马上进行化疗;若病理诊断为“转移腺癌”,则需全身系统检查,寻找原发灶,尽可能手术切除。 新医大二附院病理科- 赞赏 长按白癜风最好的外用药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