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勉I学习I责任I分享 提升下一代国际移动力 导语: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相同,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具、床上用品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夏秋季高发,尤其潮湿闷热的雨季高发。传染性强,会引起幼儿园、小学集体流行。 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有20多种肠道病毒可以引起疱疹性咽峡炎,但最主要病原还是柯萨奇病毒A组。可见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与手足口病的病原会有交叉,但两者之间临床表现及预后不同,所以说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是表兄弟。 疱疹性咽峡炎长啥样儿? 大部分疱疹性咽峡炎好发于婴儿及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宝宝。 典型表现:起病急,反反复复高热,体温可达到39~40℃,发热可以持续2~6天。 咽痛:小宝宝不会诉说,会因咽部溃疡疼痛而不愿吞咽、常哭闹拒食、口水增多、流涎、呕吐。大宝宝会诉咽痛、吞咽困难。部分病例伴有头痛、腹痛、颈部僵硬疼痛、恶心、厌食、呕吐及腹泻。 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明显,病程初期可仅见上腭鲜红色小红点,很快舌咽弓、软腭、扁桃体、硬腭出现灰白色小疱疹,周围有红晕。1~2天后疱疹溃破成黄白色溃疡。疱疹及溃疡多集中在咽峡部,颊粘膜、舌面比较少见。 疱疹性咽峡炎该如何预防? 疱疹性咽峡炎很容易在幼儿园、小学或者家庭内部流行,所以有效到位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 为了保护宝宝,避免疱疹性咽峡炎的侵犯,我们需要做到: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按照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 不接触患病的宝宝。 流行期间少带孩子去人口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合,尤其是儿童游乐场,波波池等。 家居环境要勤通风,每天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衣物勤晒洗。 如果家庭中已经有宝宝中招,为了避免家庭内的交叉感染,我们要做到: 发现患病的宝宝要马上隔离,不要再接触其它儿童。 患儿的餐具、牙具、奶瓶等要专人专用,使用前后均要充分清洗,煮沸消毒。 患儿的玩具、被口水、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的家具、地板等要用含氯的消毒液擦拭。 宝宝的排泄物要妥善处理,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后倾倒。 家庭中照料宝宝的成人也要注意给宝宝更换尿布、处理宝宝的便便、呕吐物、口水后均要认真洗手,最好由专人照顾患病的宝宝。 资料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