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入氧气,并呼出在代谢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这种气体交换过程称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三个过程。外呼吸(肺呼吸)是指气体在肺内的肺泡与毛细血管间进行交换的过程;气体运输是进入血液的氧气或二氧化碳与红细胞结合,被运送到全身组织细胞或肺的过程;内呼吸(组织呼吸)是指气体在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交换的过程。由此看出,呼吸活动是在呼吸系与心血管系的密切协作下完成的。 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和肺等器官组成。其中鼻、咽、喉、气管和主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呼吸道,其壁是由骨或软骨形成的支架结构,使管腔处于开张状态,以利于气体畅通。肺由肺泡及肺内各级支气管组成,是容纳气体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胸膜和胸膜腔等是呼吸系的辅助装置。 # Vol.1/鼻 鼻位于面部的中央,既是呼吸器官,又是嗅觉器官,而且对于发声有辅助作用。鼻可分为外鼻、鼻腔和鼻旁窦。 01 外鼻 外鼻较平坦,与周围器官分界不明显,通常将其后部称鼻根,前端为鼻尖,二者之间的部分为鼻背和鼻侧部。鼻尖的两侧有一对鼻孔。鼻孔为鼻腔的入口,是由内侧鼻翼和外侧鼻翼围成的皮肤褶。犬的鼻孔呈“,”形。外侧鼻翼凹并在外下缘有缺口,内侧鼻翼凹而坚实。鼻翼中含有软骨,构成鼻孔的支架。鼻中隔软骨从鼻腔延伸到鼻尖,分隔鼻孔。特化的外皮形成所谓的鼻镜。鼻镜以其正中的前沟即上唇沟分为左、右两个部分。鼻镜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它是外侧鼻腺为主的鼻黏膜中的腺体分泌浆液所致。 02 鼻腔 鼻腔呈长筒状,由鼻骨、额骨、切齿骨、上颌骨、腭骨、犁骨和鼻甲骨以及鼻软骨等构成的支架,内面衬有黏膜。鼻腔正中有鼻中隔将鼻腔分为左、右互不相通的两半。每侧鼻腔前经鼻孔与外界相通,后经鼻后孔与咽相通。鼻腔可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部分。 ①鼻前庭 位于鼻孔与固有鼻腔之间,是鼻腔前部衬有皮肤的部分,其皮肤与固有鼻腔的黏膜界限清楚。鼻前庭部组织比较坚硬,在内侧壁的深部有鼻泪管的开口。此外,鼻前庭有分泌浆液的鼻外侧腺分泌管口。 ②固有鼻腔 是鼻腔的主要部分,位于鼻前庭之后,由骨性鼻腔覆以黏膜构成。左、右侧鼻腔间有鼻中隔相隔。鼻中隔大部分为软骨构成,但后部为骨性的筛骨垂直板。鼻中隔大部分与硬腭相接,但是在后部由于与硬腭分离。所以,两个鼻咽道形成一个总的鼻咽道。每侧鼻腔由上鼻甲、下鼻甲和筛鼻甲将鼻腔分为若干鼻道。上鼻道位于鼻腔顶壁与上鼻甲之间,向后直至额骨内板与筛骨筛板连接处,通于嗅部;中鼻道较短,是上鼻甲与下鼻甲之间的裂隙,其后部被筛鼻甲分为上、下两部,下部合并于呼吸部;下鼻道最宽,位于下鼻甲与鼻腔底壁之间,为气体的主要通道;总鼻道是指上、下鼻甲和鼻中隔之间的裂隙,与上、中和下鼻道相通。两侧下鼻道和总鼻道形成很短的鼻咽道,从下鼻道后端通于鼻后孔。 鼻黏膜为衬于固有鼻腔内表面及被覆于鼻甲表面的黏膜,分为呼吸部和嗅部。呼吸部为上、下鼻甲所在的部位,是空气出入的通道。黏膜呈粉红色,黏膜深层含有丰富的静脉丛,黏膜内还有腺体。这种结构对于吸入的空气有增加温度和湿度及净化作用。嗅部位于筛迷路后部及其附近的上鼻甲和鼻中隔等处。黏膜呈黄褐色,内有嗅神经细胞、神经末梢及嗅腺,具有感受嗅觉的作用。 03 鼻旁窦 在一些头骨的内部形成直接或间接与鼻腔相通的腔,称为鼻旁窦或副鼻窦。鼻旁窦内的黏膜是鼻腔的黏膜延续,当鼻黏膜发生炎症时,常蔓延到鼻旁窦。犬的鼻旁窦不发达,包括成对的额窦和上颌窦,左右侧的同名窦间互不相通。 ①额窦 占额骨的大部分,外界一直延伸至额骨的颧突内。可以通过经筛鼻道而通于鼻腔的孔划分为外侧额窦、内侧额窦和前额窦三个区。大型犬(长头犬)的额窦可延伸至下颌关节。 ②上颌窦 又称上颌陷凹。位于后臼齿的上颌的后外侧,可延伸至腭骨、蝶骨、眼窝内侧及腹侧鼻甲骨内。犬的上颌窦由于与鼻腔可自由出入,因此,又称上颌陷凹。 # Vol.2/咽、喉、气管和主支气管 01 咽 咽位于颅底下方,口腔和鼻腔的后方,喉和气管的前上方,为前宽后窄的漏斗形的肌性管道,其内腔称咽腔。咽可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三部分。鼻咽部位于鼻腔后方,软腭的腭咽弓的背侧,为鼻腔向后的直接延续,形成一个管状结构,其中有一对小丘状结构上,各有一个缝隙状的咽鼓管咽口,经咽鼓管通中耳鼓室。口咽部位于软腭和舌根之间,平坦而扁平,前端以咽狭与口腔相通,后方在会咽与喉咽部相接。喉咽部位于喉口的背侧,较短,向下经喉口通于喉和气管,向后以食管口通食管,向上则经软腭游离缘与舌根形成的咽内口与鼻咽部相通。 咽壁由黏膜、肌层和外膜构成。黏膜衬于咽腔内面,分为呼吸部和消化部。在腭咽弓以上为呼吸部,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腭咽弓以下的为消化部,覆以复层扁平上皮。咽黏膜内含有咽腺;咽壁的大部分由一系列的横纹肌所围成,包括收缩肌、扩张肌和短缩肌三群,与软腭肌共同参与吞咽反射活动;肌层的外面包有外膜,它是颊咽筋膜的延续,包围在咽肌外面的一层纤维膜,将咽与周围器官连接。 在咽和软腭的黏膜内分布有淋巴组织,由淋巴细胞和网状组织构成。大量淋巴组织构成淋巴器官,称扁桃体。扁桃体由于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腭扁桃体、咽扁桃体等。 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呼吸时,空气通过鼻腔、咽、喉和气管进出肺脏,而吞咽时,软腭上提关闭鼻后孔,而会厌翻转盖住喉口,停止呼吸,此时,食团经咽进入食管。 02 喉 喉位于下颌间隙及其后部,头颈交界处的腹侧,前端与咽相通,后端与气管相接,背侧为咽和食管入口,腹侧为胸骨舌骨肌。喉既是气体出入肺的通道,具有防止食物和水分进入气管的作用,同时也是发音器官。喉由喉软骨、喉肌和喉黏膜构成。 1.喉软骨 喉软骨共有4种5块,即不成对的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成对的勺状软骨。 (1)会厌软骨 由弹性软骨构成,由小的柄部和大的叶状部构成。会厌软骨位于喉的最前部,其柄部埋于舌根、基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并借弹性纤维与甲状软骨体相连。在静止时,叶状部置于软腭的后上部,而在吞咽时,向后方倾斜封闭喉口。 (2)甲状软骨 是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块。主要由透明软骨构成,位于会厌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构成喉腔侧壁和底壁的大部。由左右侧的甲状软骨板组成,其软骨板在腹侧联合成甲状软骨体。板的背侧缘向前后方突出,分别形成前角和后角,前角与板的前缘形成深的甲状软骨切迹,并以结缔组织围成甲状孔,供神经通过;后角向后突出,与环状软骨构成关节。板的外侧面有一较明显的低嵴,称斜线,为肌肉附着处。软骨体的腹侧面形成喉结,可在活体触摸到。 (3)环状软骨 位于甲状软骨之后,主要由透明软骨构成,呈环形,由环状软骨板和环状软骨弓组成。环状软骨板位于背侧,比较窄,构成喉腔背侧壁,其背侧有一正中嵴,在前缘有与勺状软骨成关节的2个关节面。环状软骨弓较宽大,位于腹侧,构成喉腔后部的腹侧壁和外侧壁。环状软骨前缘与甲状软骨之间形成韧带连接,后缘借结缔组织膜与气管相连。 (4)勺状软骨 有一对,位于环状软骨的前缘两侧,部分在甲状软骨的内侧面,构成喉腔背侧壁的前部。勺状软骨形态不规则,形似角锥形。可分为底和尖两部分。勺状软骨底有关节面,与环状软骨形成关节,其外侧有肌突,供肌肉附着,腹侧则形成声带突,是声带和声带肌附着处。勺状软骨尖又称小角突,弯向背内侧,表面包有黏膜。勺状软骨的背侧面和外侧面被一嵴分开,背侧面凹,由勺横肌填充;外侧面小,为甲勺肌和环勺肌附着。 喉软骨彼此借关节、韧带连接围成喉腔。喉腔内面衬有黏膜、外面有喉肌附着处。 2.喉肌 喉肌包括与咽、舌、舌骨、胸骨等相连接的外来喉肌外,还有喉软骨间相互连接的固有喉肌。喉肌均为骨骼肌。 (1)喉固有肌 有环勺背侧肌、环甲肌、环勺侧肌、甲勺肌和勺横肌等,均起止于喉软骨,可使喉腔扩大或缩小。 (2)喉外来肌 包括甲状舌骨肌、舌骨会厌肌和胸骨甲状肌等。可牵动喉前后移动。 3.喉腔 喉腔是衬于喉软骨内面的黏膜所围成的腔隙,前方借喉口通咽,后方与气管相通。 喉口是由前方的会厌软骨、勺状软骨以及勺状会厌褶共同围成,以会厌软骨和勺状软骨的小角突为支架。喉腔中部的侧壁上,有一对黏膜褶,称为声褶,内有声韧带和声带肌,共同构成声带。声带连于勺状软骨的声带突与甲状软骨体之间,是发声器官。声门是两声带之间的裂隙,由两侧的勺状软骨底和声褶形成,是喉腔最狭窄的部分。可分为上部较宽的软骨间部和下部窄的膜间部。喉腔的喉口与声门裂之间的部分,称为喉前庭。在喉前庭的侧壁上有一褶,称为室褶,室褶与声带褶之间形成喉侧室。 4.喉黏膜 喉前庭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表面光滑而柔软。声门裂以后的部分称为声门下腔,又叫喉后腔,主要位于环状软骨内,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喉黏膜内含有丰富的腺体和淋巴组织。 03 气管和支气管 气管和支气管是连接喉与肺之间的管道,由于两者具有相似的结构,且形成树状结构,通常一起称为气管支气管树。 1.气管 (1)气管的形态和位置 气管是由多个呈环形的透明软骨环作支架,以环韧带连接40~50个软骨环构成的长圆筒状管道。起于喉,按部位分为颈段和胸段。颈段位于颈椎的腹侧,从第2颈椎处沿颈部腹侧的中线向后延伸到胸腔前口。其前部背侧接食管;后部背侧与颈长肌相邻,腹侧与胸骨甲状舌骨肌及胸头肌接触。胸段从胸前口进入胸腔,行于纵隔的前部和中部内,在心脏的上方,第5肋骨中部相对处分支成左、右主支气管进入左肺和右肺。 (2)气管的结构 气管由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组织和外膜三层。 ①黏膜 由黏膜上皮和固有膜构成。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其纤毛向喉的方向摆动,能将附在黏膜上的尘埃、过剩的黏液等向体外排除。 ②黏膜下组织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气管腺,可分泌黏液。 ③外膜 结缔组织膜,外膜的外表面由气管软骨和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气管软骨呈环状弯曲的多数软骨片构成,环的背侧有缺口,通过环外的气管肌和结缔组织填充。气管软骨与相邻的气管软骨之间以弹性纤维板相互连接。 2.支气管 主支气管是肺门与气管之间的分叉管道,由气管的分支形成,分为左、右两支。主支气管在进入肺前分为数支。左主支气管分2支进入前部和后部;右主支气管分3支分别进入前叶的前部、后部和副叶。后叶支气管是由前叶后部支气管入肺后形成。 主支气管也是由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构成。 (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及文献书籍) 点击下方链接,获取更多宠物解剖生理知识内容! 关于宠物骨的那些事——骨的简介 关于宠物骨的那些事——躯干骨及其连接 关于宠物骨的那些事——头骨及其连接 关于宠物骨的那些事——前肢骨及其连接 关于宠物骨的那些事——后肢骨及其连接 关于宠物肌肉的那些事——肌肉的简介 关于宠物肌肉的那些事——皮肌与躯干肌 关于宠物肌肉的那些事——前肢肌、后肢肌及头部肌 关于宠物内脏器官的那些事——概述 关于宠物消化器官的那些事——口腔 关于宠物消化器官的那些事——咽和食管、胃、肠 关于宠物消化器官的那些事——肝和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