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健康管理 近日,国家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相较于年轻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因为免疫力较低、大多数又有基础疾病,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的风险更高。那么,老年人如何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感染后又要如何管理、应对呢? 就相关问题,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林志强在接受采访时给出指导性建议。 29:29老年人怎样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首先,建议可以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的老年人尽快完成全程疫苗接种,数据统计,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疫苗后,重症率比未接种疫苗的老人低,恢复得也更快。钟南山院士在今年全国呼吸年会上首次公开疫苗接种防重症数据:接种完加强针国产灭活疫苗防肺炎75%,防重症94%。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抗体产生速度慢,产生量也比较低,所以老年人的疫苗全程接种更显重要。老人疫苗接种能防重症、防死亡、降低感染传播几率。老年人、有基础病的人群尤其需要保护,如果身体状态稳定、没有禁忌症,尽早接种、及时获得保护。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 1 首先要保持一个好心态,过度焦虑、紧张,甚至导致失眠,都会影响康复进程。 2 有基础疾病的老人一定要治疗基础疾病,按时遵医嘱吃药,将自己的基础疾病控制好,按时监测血压、血糖等。 3 老年人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常用温热的淡盐水清洗口鼻。 4 冬季要做好保暖措施,要保持每天的运动(活动)量,出门锻炼注意错开人流,不扎堆。 5 戒烟限酒,注意休息,饮食上保持营养均衡,多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适当增加锻炼。 如果家中的老人有慢阻肺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或有心脏疾病的可以在家中备用成人指夹血氧仪。 哪些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在减弱。对于老年人来说,一般感染病毒或者细菌后,自身免疫发生率增加,更容易出现炎症反应。 绝大多数老年人都有基础性疾病,如果感染了病毒,也会导致原有疾病的症状更严重或者更容易出现合并症。从年龄上看,80岁以上,且有多种严重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脏器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等高危因素的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发展成重型的可能性更大。 老年人感染后可能出现的症状 老年人感染后的主要症状是干咳、咽痛、发热等,个别会出现嗅觉、味觉的短暂减退。部分病人原有基础疾病症状会加重。无症状感染者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大多在7天左右病毒核酸可以转阴,轻症患者时间更长一点,但一般10天之内也能转阴。 老年人感染者哪些可以居家治疗 如果没有严重基础疾病,且感染新冠病毒后属于无症状或轻症的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无严重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疗情况的感染者,有家人照料的,可以选择居家隔离、治疗。有基础疾病患者感染新冠后不要过于紧张,按照原有管控方式,做好血压、血糖、慢阻肺等检测,按时用药。若基础疾病有发生变化,特别是出现加重的情况,医院在线咨询,或与家庭医生取得联系。若症状仍得不到改善,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居家治疗建议 居家治疗人员要做好防护,尽量不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居家治疗人员需根据相关防疫要求进行抗原自测和结果上报。居家治疗人员应当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可进行对症处置或口服药治疗。有需要时也可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或通过互联网医疗形式咨询相关医疗机构。无症状者无需药物治疗。居家治疗人员服药时,须按药品说明书服用,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如患有基础疾病,在病情稳定时,无需改变正在使用的基础疾病治疗药物剂量。居家治疗人员非必要不外出、不接受探访。 居家环境要求 #1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居家治疗人员尽可能在家庭相对独立的房间居住,使用单独卫生间。 #2 家庭应当配备体温计(感染者专用)、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及带盖的垃圾桶。 感染防控要求 1 每天定时开门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可用排气扇等进行机械通风。 2 做好卫生间、浴室等共享区域的通风和消毒。 3 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摘戴口罩等,应当洗手或手消毒。 4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将用过的纸巾丢至垃圾桶。 5 不与家庭内其他成员共用生活用品,餐具使用后应当清洗和消毒。 6 居家治疗人员日常可能接触的物品表面及其使用的毛巾、衣物、被罩等需及时清洁消毒,感染者个人物品单独放置。 7 如家庭共用卫生间,居家治疗人员每次用完卫生间均应消毒;若居家治疗人员使用单独卫生间,可每天进行1次消毒。 8 用过的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装入塑料袋,放置到专用垃圾桶。 9 被唾液、痰液等污染的物品随时消毒。 老年人居家治疗注意事项 1 对症用药,当发热至38.5℃以上、咽干咽痛、咳嗽咳痰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2 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