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主讲人:谢延杰老师 谢延杰年生,出身中医世家,针灸医术已祖传四代,澄江针灸学派再传弟子,幼承庭训,少衍祖学,熏陶积渐。祖父谢锡亮系山西省著名老中医,中国灸界泰斗,著述丰硕,成果卓著,德高术精,经祖父口传心授,耳提面命,精心栽培12年,亲炙至深,尽得真传,以秉承祖训,沿袭家传绝技为己任。临床20余年,擅长直接灸(麦粒灸),隔物灸(隔药灸),雷火神针(太乙神针),悬灸,新铺灸,毫针,火针,针挑,刺血,火罐等自然疗法。并将上述诸法有机结合,提高疗效,随症加减,灵活变通。撰写论文曾在中国针灸杂志,浙江中医杂志上发表,有《谢锡亮教授直接灸法举隅》,《直接灸,火针,刺血结合的临床应用》,新铺灸,直接灸,火针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67例等,参编著作有《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承淡安》,《谢锡亮灸法》,《健康长寿与灸法》,《谢锡亮灸法医案》。 不少灸友在后台留言咨询肝病的艾灸疗法,本平台曾发过数篇,特别是谢锡亮老先生的直接灸治疗肝病的案例和方法。今天,再节选《马氏温灸法》里关元温灸治疗肝病的经验和案例,以供大家交流和借鉴。 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马氏总结出了一套多组穴位配合长期循环灸的方法治疗各种肝病,包括各种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功能异常以及中医辨证为肝气旺盛等。在诊治时,如果患者的病症没有兼症、急症,则利用常规灸穴配穴组合,多日循环灸。 灸治肝病的常规配穴有9组,每天灸治1组穴位,9天后循环往复灸,且每天灸完本日穴位组后再灸神阙或者关元30分钟,以利于培补元气并引火归源。 9天循环灸第1日:中脘、足三里; 第2日:期门、太冲; 第3日:下脘、气海、天枢; 第4日:肝俞、章门; 第5日:乳根、气冲; 第6日:膈俞、膻中、巨阙; 第7日:脾俞、三阴交; 第8日:胃俞、不容; 第9日:肾俞、照海。 注意事项 1、每次灸穴不宜多 在治疗各种肝病的灸法中,马氏虽然主张多组穴位配合长期循环往复灸,但马氏主张每天灸治的穴位不宜多,按穴名来定(1个穴名算1个穴),每次灸治穴位不超过4个,这样功效专一;艾火易行,防止灸量过大。 2、重小火恒灸 马氏认为,治疗慢性肝病贵在坚持,不急躁,欲速则不达。肝病患者多病程长,出现虚实夹杂症状,呈本虚标实的身体状态,因此常伴有经络不通、气血不行的病理改变。所以,马氏主张在治疗各种慢性肝病之初先小通、小补,也就是初灸时灸量不宜大,灸疗时间不宜长,否则病体不受,易出现口干、咽痛、头晕、不思饮食等虚不受补症状。 同时,马氏认为灸治肝病的疗程要足,少则二三个月、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地灸下去。有些肝病,灸后症状消失,但病疾并未根治,仍要坚持灸疗。对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病症消失后,应再坚持灸半年时间以巩固疗效。 3、灸且重通 马氏在灸治肝病过程中注重通利腑气和通调水道。马氏认为,“对于各种慢性病,因病久脏腑传化,一般均会导致腑气的呆滞。灸治过程中必先通腑气,使肠胃的吸收、排泄功能趋于正常,则机体气血生化有源,体内的瘀滞及病理产物易于化解、排出,各种病症均能随之而好转”。因此,对于明显大便不通者,先通利大便,灸承山和左大横,以大便通为度。 另外,马氏认为,灸治过程中还应先通调水道,对于肝硬化引起的腹水或者全身浮肿者,应配合灸利水穴。因此,在病人有腹水、小便不利或水肿兼症的情况下,加灸利水穴组如水分、水道和关元、曲骨、三阴交等,以小便通利和水肿消退后再常规灸治各种主病。 临床病案 患者,男,于年7月22日以“腹胀、腹水、浮肿”就诊。患肝硬化腹水,医院住院治疗(具体不详),未效。 刻诊:腹胀,纳差,易疲劳,下肢浮肿,有腹水,肝脏变大变硬,左腿麻木。 行温灸治疗法,按肝病常规灸法自灸。灸20天后,食欲好转,体力有所恢复,肠鸣多,每日矢气20~30次,下肢肿及腹水消退许多,肝脏已触摸不到。灸2个月后下肢肿及腹水消退,左腿麻木消失,精神、体质均转佳,只是在面部及身体两侧出一些如小米粒大的疹子,觉痒,数日后自行消退。灸至3个月,病愈。 结语 马氏在温灸治疗肝病中重视人体整体功能的调整,同时培补人体元气和调整脾胃功能,并且他采用独特整体配穴循环灸法,在灸治过程中坚持小火长期灸。其治疗肝病的机制与艾灸可以调整人体免疫功能的功效是分不开的。 从文献记载可以看出,艾灸在调补人体免疫功能方面具有双相性,也是这种双相调节作用维持了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机体免疫功能正常了,阴阳处在平衡状态,各种疾病也随之向愈。因此,艾灸治疗肝病的临床效果也彰显出来。 长按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中科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