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 年第17期总第26期 中成药在我国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指的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一定剂型的药物。具有服用方便,疗效好,便于携带,易于储存等优点,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有力武器之一,是祖国中医药学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有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还有喷雾剂、注射剂、滴丸等现代剂型。中药既有内服,又有外用,治疗范围遍及中医临床各科。 家庭常用中成药 家庭常用的中成药的介绍 药和非处方药 海马补肾丸(浓缩丸) 熟地黄、鲜雀肉(带头去嘴爪)、驴肾、狗肾、鹿筋、干海米、附子(制)、肉苁蓉(酒制)、覆盆子、母丁香、淫羊藿(制)、山药、党参、核桃仁、补骨脂(盐制)、茴香(盐制)、菟丝子、沙苑子(盐炒)、当归、山茱萸(酒制)、牛膝、枸杞子、五味子(酒制)、茯苓、人参、鹿茸、黄芪、龙骨(煅)、海马、海蛆、狗脊、肉桂、甘草、蛤蚧、豹骨(制)、杜仲(炭)。 滋阴补肾、强壮健脑。 用于身体衰弱,气血两亏,肾气不足、面黄肌瘦,心跳气短,腰酸腿疼,健忘虚喘。 本品具有抗疲劳,抗缺氧、抗低温、抗高温、抗“阳虚”等药理作用。传统用于肾气不足,气血两虚所致的腰膝酸软,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健忘,遗精,阳痿等。现代多用于慢性疾病及性功能障碍属肾气不足、气血两虚者。本品对更年期综合症、前列腺肥大、各种手术后恢复期、性功能低下等病人有明显疗效,对冠心病、糖尿病、神经衰弱病人也有一定疗效。 口服。一次10粒,一日2次 牛黄解毒丸(丸,片) 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甘草。 清热解毒 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丸剂: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片剂:口服,一次3片,一日2-3次 孕妇禁用。 医保甲类 七宝美髯丸(丸、水蜜丸) 制何首乌、当归、补骨脂(盐水炙)、枸杞子、菟丝子、茯苓、牛膝。 补肝肾,益精血。 用于肝肾两虚,须发早白,盗汗,腰酸带下,筋骨痿弱,腰腿酸软,带下清稀。 此方根据阴阳互根的道理将益气补血药、滋阴补阳药合理配伍,阴阳兼顾,使精血充沛,肝肾得阳。现代研究,七宝美髯丸不仅能延年益寿,提高免疫力,对各类病后脱发、放化疗脱发、产后脱发、药物性脱发等属于肝肾不足者也有良好的效果。 大蜜丸:淡盐汤或温开水冲服,一次1丸,一日2次。水蜜丸:一次30丸,一日2次。 孕妇慎用。脾胃虚弱者慎用。感冒病人不宜服用。 OTC甲类 金匮肾气丸(丸、水蜜丸) 地黄、山茱萸(酒炙)、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 温补肾阳,化气利水。 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大蜜丸: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水蜜丸:口服,一次4-5g(20-25丸),一日2次。 孕妇忌服。忌房欲、气恼。忌食生冷食物。 医保甲类 六味地黄丸(丸、片、水蜜丸) 熟地黄、酒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 滋阴补肾。 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可用于神经衰弱、肺结核、糖尿病、慢性肾炎、老年性白内障、中心视网膜炎、外伤性角膜溃疡、睫状体青光眼综合征、甲状腺机能亢进、慢性前列腺炎、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无排卵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证、骨质酥松证、高血压病、听力减退等属肾阴不足者。现代研究,六味地黄丸能提高心肌的耐缺氧能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抗疲劳,保护肝脏、预防耳聋,减少化疗药毒副作用,减少心肌梗塞面积及降血糖、降血脂、防治动脉硬化等多种作用。 大蜜丸: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水蜜丸:口服,一次6g,一日2次,片剂:口服,一次8片,一日2次 OTC乙类、医保甲类。 小儿至宝丸(丸) 紫苏叶、羌活、山楂(炒)、六神曲(炒)、槟榔、川贝母、胆南星、陈皮、白芥子(炒)、僵蚕(炒)、牛黄、雄黄等25味。 疏风镇惊,化痰导滞。 用于小儿风寒感冒,停食停乳,发热鼻塞,咳嗽痰多,呕吐泄泻。 感冒、气管炎、消化不良、高热惊厥属痰热兼食者。 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清降丸(丸) 蚕砂、大黄、玄参、皂角子、赤芍、麦冬、连翘、板蓝根、金银花、川贝母、薄荷、甘草等16味。 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用于肺胃蕴热证所致咽喉肿痛,发热烦躁,大便秘结。小儿急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见以上症候者。 小儿急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等属热毒者。 口服,三至五岁每次服一付,一日2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 七珍丸(水丸) 炒僵蚕、全蝎、人工麝香、朱砂、雄黄、胆南星、天竺黄、巴豆霜、寒食曲。 定惊豁痰,消积通便。 用于小儿急惊风,身热,昏睡,气粗,烦躁,痰涎壅盛,停乳停食,大便秘结。 口服。小儿三至四个月,一次3丸;五至六个月,一次4-5丸;周岁,一次1-2次;周岁以上及体实者酌加用量,或遵医嘱。 运动员慎用。 清咽滴丸(滴丸) 薄荷脑、青黛、冰片、诃子、甘草、人工牛黄;辅料为聚乙二醇。 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用于咽痛,咽干,口渴;或微恶风,发热,咽部红肿,急性咽炎见上述症候者。 含服,一次4-6丸,一日3次。 忌辛辣、鱼腥食物。孕妇慎用。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 OTC甲类、医保品种。 编辑: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马杰 供稿:天津市医院孙浩 天津健康教育中心赞赏 长按北京哪里看白癜风白癜风医院重庆哪家好
|